利用酶、噬菌體和蛭弧菌處理的生物技術正開始在循環水系統得到應用。早在20世紀70年代,有人提出用酶處理黏泥的全新概念和方法。1990年,有專利把卩-葡聚糖酶、淀粉酶、蛋臼酶配制成2:1:1的混合酶用于處理黏泥。一般投加劑為2?10mg/L,就能有效地去除黏泥。其機理過程為:淀粉酶先破壞葡萄糖分子的鍵,它使黏泥外部產生裂紋,從而使卩?葡聚糖酶進人其中并破壞微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酶則破壞細胞外的蛋幻質分子。噬菌體是一種能夠吃掉細菌的微生物,也吋稱它為細菌病毒。其作用過程是噬菌體首先吸附f敏感細菌表面,釋放酶來水解細胞壁的肽聚糖,把頭部的核酸注人到細菌的細胞內,利用細菌的DNA合成自身的DNA,然后在細南體內裝配成噬菌體,借宿主細胞裂解而釋放,這個過程叫溶菌過程。
有動態試驗表明:投加r噬菌體后對循環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殺滅效率可達83.3%。對于一個確定的循環水系統,選擇對循環水中微生物敏感的噬蔭體,就能利用一個噬菌體溶菌后能釋放出數百個噬菌體的生物特性,做到一次少量加入收到較長時間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