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后人們習慣在腐蝕嚴重的硝酸一側去尋找原因。點蝕都是大陰極小陽極,有自催化特性,小孔內腐蝕發生后客觀上對孔周的金屬起到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作用,孔愈小,陰、陽極面積比愈大,穿孔也愈快。在一個區域面孔的數量少,孔很深,危險性就大;相反孔的數量多,孔卻較淺,運行時危險性就小。點腐蝕的孔很小,又有腐蝕產物覆蓋,不易檢査出來,往往是穿孔以后才發現的;點腐蝕通常需要一個很長的誘導期,可以從幾個月到幾年,在這段時間里,只憑感官根本看不到有任何變化;對點腐蝕的測定和評判還有很大隨機件,因為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可以得到不同數量和深度的點蝕。
循環冷卻水中點蝕的發生首先需要形成點蝕核,這個過程表現在鈍化金厲表面時,可以看作水中溶解氧與侵蝕性陰離子的競爭吸附而使膜局部溶解。金厲表面上物理化學的不均勻性,如碳鋼表面不完整的氧化皮膜、硫化物夾雜、銅表面潤滑劑殘渣,和退火時殘留的碳、銅離子在碳鋼表面第二相沉積,氧化膜層缺陷裂縫等,這些部位陽離子容易形成、釋放和陽離子向缺陷位置上微觀凹陷處遷移,引起水解作用使侵蝕性環境形成。在這些分散點上生成低pH值的水溶液,可局部首先溶解氧化膜,然后開始侵濁金厲基體,這些部位成r點濁發生的敏感位置,也是點蝕的成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