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離技術是利用特殊的有機高分子或無機材料制成的膜將溶液隔開,使溶液中的某些溶質或水滲透出來,從而達到分離的技術。膜分離技術的優點是分離效果好,一般沒有相的變化,設備容易操作和產業化等。當然膜分離技術也有局限性,例如對預處理要求較高,處理能力相對較小等。
目前在水處理方面應用的膜技術,主要有反滲透(ro)、電滲析(ED或EDR)、納濾(NF)、超濾(UF)和微濾(MF)等5種,它們的作用原理和有關分離性能。
ED或EDR能去除水中粒徑小的顆粒,為0.0001μm,但水中離子需帶電,因此ED或EDR局限于去除帶電雜質,而對于病菌和大多數有機物則效果差。UF和MF則去除顆粒直徑較大,但運行所需壓力低,膜的成本低,與水處理中傳統的混凝過程相比,它對水中病菌可提供一個靜止的阻擋層,因此病菌殘留下來機會少。而混凝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如濾出水中濁度高,會使病菌漏過而留在水中,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膜法中UF和MF與傳統的混凝過程相比更具有優點,因而在水的凈化中仍有較大的應用前景。
而RO和NF的作用原理是由擴散和篩分控制,經篩分作用可去除所有的病菌和有機物,經擴散作用可去除離子型無機物,由于它們分離顆粒直徑小,而且對病菌、有機物和無機物均有效,因此RO和NF具有廣泛的處理能力和范圍,它既可應用于工業水處理,又可應用于飲用水處理,其中NF因所需壓力低,膜的成本也低,因此RO和NF在今后水處理中應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而且隨著飲用水法規的逐步完善和水質分析檢測技術的不斷改進,膜技術的發展將大大促進膜技術的應用,因而膜技術和膜產品的市場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