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緩蝕劑主要應用在中性介質,如工業水處理、金屬加工的工序間防銹、有機溶劑-水多元體系等,主要的成膜類型是氧化膜和沉淀膠兩種。
按在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的類型,我們分別討論在水處理中應用的無機緩蝕劑的結構、性能及影響因素。
氧化膜型緩蝕劑
1)鉻酸鹽和重鉻酸鹽
鉻酸鹽的作用是它能直接或間接氧化金屬,在金屬表固形成金域氧化物的保護膜(或稱鈍化膜)而抑制腐蝕反應,所形成的鈍化膜能使金屬的腐蝕電位向正方向移動,即出現了鈍化現象。
如果把氧化膜學說和吸附學說兩者綜合起來,可歸納成以下幾點:
(1)首先吸附在鐵表面上局部電池的陽極處,并形成吸附層,在這上面也可以進一步形成幾個分子層厚度的吸附層,這時鐵的開路電位上升到鈍化范圍,可使腐蝕速度大大降低。由于陰極反應主要是溶解氧的還原反應,只有一部分的還原反應,故在近年來的文獻報道中,鉻酸鹽主要是起陽極鈍化作用;但由于它在陰極表面也有吸附作用,因而也有防止溶解氧擴散的作用。
(2)重鉻酸鹽可以在鐵的表面形成厚度較薄的氧的化學吸附膜,它牢固地吸附在鐵的表面上。
(3)在研究鉻酸鹽這類鈍化膜型緩蝕劑時還應指出,鈍化膜型緩蝕劑大多數是氧化劑,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劑都有緩蝕作用。氧化劑是否具有緩蝕作用,與它們的還原反應產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關,可以用電位-pH圖疊加法,通過熱力學鈍化區的變化,預測或判斷氧化劑的緩蝕效應。
例如,過硫酸鹽和過氧化物能氧化金屬,它們是氧化劑,但它們的還原產物硫酸鹽和氧化物多數是水溶性的,就不易在金屬表面吸附而起到緩蝕作用。
使用鉻酸鹽作為冷卻水緩蝕劑效果是很好的,但是當冷卻水中氧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濃度過高或鉻酸鹽用量不足時,則容易引起局部腐蝕,尤其在縫隙或有沉積物的部位。這類緩蝕劑又稱為“危險型緩蝕劑”,這是應用鉻酸鹽類鈍化膜型緩蝕劑時應注意的問題。
鉻酸鹽類緩蝕劑雖然已有多年的應用歷史,但近年來已受到嚴格限制,主要問題是鉻酸鹽對許多水生物有毒,對環境易造成嚴重污染。我國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規定,第一類污染物六價鉻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不得超過0.5mg/L,GB11607--1989漁業水質標準要求鉻≤0.1mg/L,GB5084-19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對鉻(六價)的限制濃度為≤0.1mg/L。有的國家對鉻的排放標準規定更嚴,要求六價鉻小于0.05mg/L。
盡管鉻酸鹽或重鉻酸鹽對水生生物、哺乳動物、人類都有較大的毐性,對環境會產生嚴重的污染,但它們對鐵金屬有極好的保護效果,常使人們不愿舍棄它們,因此可采用既用它們作緩蝕劑又不產生污染的清治生產的方法——零排污技術,或者將排污水中的鉻冋收。
總之,鉻酸鹽用作水介質的緩濁劑并有以下特點:①成膜迅速、牢固、緩蝕率高:②對水中離子寬容度大,即對不同水質的適應性強;③沒有細菌繁殖的問題;④價格便宜,其主要缺點是有相當大的毒性,可能對環境會產生嚴重污染。